近年来,国内钢结构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竞相加入,企业数量扩充迅速,导致了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工程承包价格一路走低,钢结构企业盈利甚微。另外,我国加工制造业也不如往年红火,以及与钢结构产业息息相关的建筑房地产业在严控之下仍处于低谷,也使得钢结构企业成长缓慢,行业活力急速下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 上海钢结构企业强化了工程质量主体意识,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建立严格的质量量体系,使所承建的钢结构项目质量有了更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而且通过高规格的质量保障也树立起来企业品牌形象。在国家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双重作用的推动下,上海钢结构产业产业蓬勃发展,各家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渗透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商机来源渠道也成为必争之地。但是上海钢结构产业的过快发展,市场成熟度不高、资源分配也尚不规范,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未来三年里,既是钢结构产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商机大范围竞争的开始,在这个时期,行业格局或许会发生一些改变,竞争的主体力量也将发生改变。
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制定的指标文件,为实现钢结构建筑工程质量层次的提升,上海钢结构单位应该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一是采购员,应不但改善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建筑单位要选择诚实守信,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能播种建筑材料质量,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二是掌握信息,对社会上整个材料行业开展调查,及时收集记录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还能显着降低材料成本投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需联合制定监督方案,把握好施工各环节的控制。对于工程使用到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