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进入门槛低,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要求也不高,受行业景气度的吸引,许多小企业一窝蜂似的涌入 上海钢结构市场,对原有市场形成的冲击显而易见。这些新入行的小企业多半是生产力低下、技术与施工经验有所欠缺,与老牌企业无法并肩竞争,为了生存,这些小型钢结构企业会以极低的价格和各种竞争手段来承揽工程,过多的小型钢结构企业的加入带给市场很多方面的副作用。
一、恶性竞争事件频发
小型钢结构企业开始大多是以低价切入市场,或者使用一些灰色手机来竞争。
二、工程承包价格下滑速度加快
由于过多的企业加入,上海钢结构行业利润也开始逐渐呈下滑趋势,告别了以往的暴利时代,许多钢结构企业在平淡中成长。再加上各钢结构企业大打价格战,导致上海钢结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步入微利时代。
三、创新更受阻
许多新进企业严重模仿老牌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及钢结构设计施工方式,一些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新材料产品一上市马上就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长此以往,行业创新动力消失。
三、企业文化培养更欠佳
钢结构企业品牌文化相对较为抽象,企业在品牌文化的创新上必须注意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了解客户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再决定自身企业适合的文化。新鲜的趣味性的品牌文化或许更能够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品牌的意识在当前的上海钢结构市场已经形成,但众多企业仍然缺乏深入的建设,忽略了品牌文化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进企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今天,创新、品牌、服务等无疑才是打开上海钢结构行业的利器。因此上海钢结构企业尽量不参于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保持同行业的基本工价,在质量与和服务上参与平等竞争,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信誉,更行业发展更有序、更规范化、更高效,避免出现由于大量新企业的加入而带来的过度竞争和不公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产业升级和行业利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树于上海钢结构行业良好的形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