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结构行业这几年的确很旺,进入门槛低、投资少、回报率高等等这些亮点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导致钢结构企业的数量直线上涨,远远超过前十年的总和。但据现有的数据来看,钢结构产业总体利润下降很快,无法与十年前相比,在发展节能建筑的今天,市场总体需求仍然庞大,因此上海钢结构行业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粗放、行业不规范、技术要求低、资本投入要求低、没有垄断企业、更没有客户普遍认同的品牌,这些都导致了 上海钢结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迷雾重重。
企业数量过多,价格战在所难免,但不得以而为之的价格战已是部分上海钢结构企业的穷途之策,无奈市场形势逼人,一些企业总会报出罕见的超低价来吸引客户的眼球,以平价促销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但今年形势却一反常态,不少上海钢结构企业选择守价格底线,实在令人信费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今年的上海钢结构行业有些异常,即使一些钢结构企业依靠价格战挣得一些工程的承包权,但区区几个项目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开支,仍然是杯水车薪,惨淡度日。
个别比较成熟的上海钢结构企业表面看来比较淡定,在他们看来新企业的进入对自己并不会成太大影晌。这类钢结构企业往往积累了自己稳定的客户,而那些新进企业在材料供应与商机来源方面的资源有限,只能被动接招。在工程质量方面,由于新进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经验缺乏,在工程品质上也很难与有一定积累的品牌企业去竞争。虽然新进入的钢结构企业越来越多会引发价格战,但很难对市场上现有老品牌造成威胁。承包建筑钢结构工程,主要还是看承建企业的实力与资质,在价格上所有竞争,但最终还是要比服务与质量、成本控制。成熟型上海钢结构企业只要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抓紧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凭借着已积累的客户源与市场人脉,就能在与新加入的企业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