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钢结构行业乱象之多令人咋舌,如低价竞争、拿工程吃回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在综合实力竞争的今天,玩花样和打价格战这两大营销惯用招数无法为 钢结构企业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相反还对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更严重后患,在经历了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等等互损的“肉博战”后,钢结构行业之乱越演越烈,市场之怪象越来越多。众多的钢结构企业面对如此的市场氛围不免忧心冲冲,发出这样的感慨:生存不容易、创利润更艰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钢结构行业的一大怪象,许多原来看来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却没有成长起来,而一些默默无闻的企业却在一夜之间成名。在市场中浮沉的钢结构企业不乏经营多年,有一定实力者,在经历了最初的3~5年的高速增长后,怎么也发展不上去了,企业管理者眼界狭急功近利、思想保守、贪婪敛财,致使企业来回折腾、大伤元气,反而在徘徊了三五年后呈现颓废之势,总是不见业界普遍看好的持续增长势头。
另一大怪象是:以罚代管在某些地方愈演愈烈却让钢结构企业不堪重负。如不少钢结构企业的老板每年都准备一些数量不菲的资金用于企业荣誉申报、资质审批、工程项目报批、证书领用等,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做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但是许多企业除此之外还必须承担许多意想不到的罚款和赞助,越是有名气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就越大,政府规范市场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但名目繁多、手续多等等还是让一些钢结构企业喘不气来。再加上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评比、展览展会以及检测机构等频频向企业送秋波,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企业或多或少也要象征性的参加这些看似热闹实则劳民相财的活动。。。。。。所有这些可掏可不掏的费用,一年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的,让一部分钢结构企业苦不堪言。在纷纷扰扰的乱象、怪象之后,钢结构企业希望市场的天空总有一天得到“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