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整体大环境的影晌, 上海钢结构产业在这一年中的发展稳中有升。接近年尾,各企业承包的工程业绩数据也将很快出炉,但从目前的这些数据来看,部分上海钢结构企业遭遇“增量不增收”的尴尬。特别是从事轻钢结构生产、加工及安装施工的企业由于市场上企业数量实在过多,一年到尾承建的工程量很少。而且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效益持续下滑,甚至有的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产开支。市场环境突变,倒逼一些钢结构企业走创新之路。
过去十年,是上海钢结构产业发展“黄金十年”,也处于处延式增长阶段,诸多因素驱动过去十年上海钢结构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增长迅猛,比如上海市政府大规模投资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外需和内需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持续繁荣,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等等,这些因素驱动上海钢结构产业过去十年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受制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民众接受度不高和钢构企业自身等的问题等原因,过去十年,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不高。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上海钢结构产业在技术上整体提升了不少,然而市场竞争白热化,钢结构企业所得毛利润还是呈现下滑趋势。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影响下,上海钢结构行业出口量大幅减少,而且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高库存、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从各个微观的数据来看,包括企业品质、附加值、现金流等,上海钢结构企业并不应该打价格战。市场上的需求量在增长,而后应是工程质量的增长,最后带动整个行业利润的增长。部分上海钢结构企业也应摒弃浮燥和急功近利的经营方式,静下心来扎实做好企业内涵式增长,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这或许是最智慧的生存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