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一二线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推出了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建设大量的保障房入市。国家对保障房的调控及增量,使得包括钢结构在内的很多行业受惠及。由于保障房涉及的区域广、民众多,因引市场空间大,前景很是诱人。而且许多专家也提倡我国的保障房由 钢结构形式来建造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价格也更实惠。这场声势浩大的工程自然吸引许多钢结构企业跃跃欲试,一部分有资质有实力的钢结构企业也借机发力,抢食这块万亿大“蛋糕”。
在保障房市场的钢结构项目全面放开之前,钢结构企业需首先依据我国国情对民众生活习惯进行详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营销渠道、工程类型、后期服务模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把握在钢结构保障房市场争得一方天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民族生活习惯也多式多样,对市场上的钢结构房屋认识度有限,因此更担心钢结构保障房的质量问题。
钢结构企业应当具有很高的社会责任心,保障房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千千万万个家庭过稳定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钢结构企业如何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做一个平衡,如何在为保障房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工程的同时,以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满足民众的需要,相信这也是所有钢结构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与其它因素相比,钢结构保障房的质量、价格始终都是需要者首要关心的话题。钢结构企业可趁此机会,大力宣扬钢结构房屋的好处,如更抗震、更节能环保;装修时空间布置更灵活等等。钢结构企业可否在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后期检修服务的同时,又能在价格上给需要者让出一些利润?毕竟做建筑工程的企业,在质量理价格这间取一个平衡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对于那些有着长远打算的钢结构企业来说,适当让利于民,更利于企业长足发展,更能在市场中建立民望,为自家企业品牌的建立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