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钢结构企业众多,但形成大气候建立品牌的企业为数不多。在 上海钢结构行业规范还不够完善的当下,滥竽充数之型企业使用假冒伪劣的材料来承建工程的现象濒发,使用山寨材料、挂靠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屡见不鲜,使市场呈现一片乱象,让客户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去分辨企业的优劣。上海钢结构行业这些不健康的发展现象不但对企业百害无一利,而且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影晌深远。
上海钢结构产业的监管缺失令一些钢结构企业素质良莠不齐,并进而衍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条,最终由客户买单。有些企业完全没有自己的加工线,所有的工程都在外加工,施工安装人员没有上岗证,所以工程质量很难达到高标准要求。上海钢结构企业大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加工装备与施工工艺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在技术上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而且这种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上海钢结构企业扎堆从事轻钢结构领域的加工,施工项目,低效益、低率的粗放式发展催生许多问题,产业基础依然脆弱,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这些问题虽有所改善,但由于行业质量监控没有跟上,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发展矛盾仍在。
就上海钢结构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钢结构企业已经告别了以往的暴利时代,与此同时,市场上供需不平衡也导致部分企业深感生存之艰难。粥少僧多,钢结构企业不得不放低工程承包价来维持企业生产。对于客户而言,面对让人眼花的钢结构材料,众多的钢结构企业,不仅要做到价比三家,更要深入了解所选择的钢结构企业过往工程案例,同时也要知晓一定的钢结构专业知识。但这些对于当前的上海钢结构市场之乱象,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小措施。只有在行业监管以及企业配合的情形下,才能避免钢结构工程材料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行业监管加强规范市场秩序,整个产业才能慢慢走下健康发展之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