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市场变化多端,欧美各国仍然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脱身,而国内经济在平稳发展中略许下行。久涨不下的房租、房价,持续走高的日常生产开支,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等等导致上海钢结构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而如今 上海钢结构行业已经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在大范围经济形势不见好的情况下,多家钢结构企业疲受市场冲击,面临多种困局待解。
一、价格困局
当前经济形势不佳,客户对钢结构工程价格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导致行业利润越来越薄。而钢结构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晌客户对承建企业以及建设方案的选择。在建设方案选择上许多客户仍然都认为钢结构建筑一定比砼建筑造价高,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大跨度的厂房、仓库的造价,钢结构的就比砼结构的还低。无吊车的厂房、仓库平均只有500元左右/平方米,而同规模的混凝土钢筋结构建筑造价可达1000元/平方米左右,而且还不带装修,可见钢结构建筑并非想像中那么贵。早期的钢结构建筑从设计施工再到材料采购都从国外进口,国外钢结构构件以及配套的材料比国内生产的价格高很多,因此,给人们留下钢结构建筑造价高的印象,到如今钢结构材料大绝大部分是国内企业生产,质量也很有保障,价格明显有优势。但是,由于上海钢结构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膨胀,往往一单钢结构项目几家公司在报价争夺,低价竞争自难免,如此一来,导致一部分钢结构企业叫苦连天。
二、品牌困局
虽然上海钢结构企业大多都有品牌意识,但真正成功建立成品牌的企业少之又少。总体看来,上海钢结构企业的品版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象有几点:以商机为中心,而不是以建立品牌为最终目的;缺乏强有力的经典钢结构工程案例;广告宣传不以企业品牌为主,企业核心价格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