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结构行业整体成熟度越来越高,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近年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上海钢结构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诸多市场因素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虽然我国发展节能建筑政策给了上海钢结构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许多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税收负担过重等问题,再加人民币升值、钢结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招工难等等现实问题,上海部分钢结构企业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
一、毛利润越来越低
利润率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评定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兴起和做大的关键所在。普通行业的毛利率一般是40%以上,而上海钢结构产业和毛利率不过是20%左右,企业还要扣除各种开支。尽管市场总有需求存在,但面对低毛利率,钢结构企业难以做大,因而整个上海钢结构市场难做大做强,
二、向内陆发展受物流限制
上海钢结构企业众多,然而能跨省经营的却寥寥无几,甚至上海一线品牌钢结构企业也难以在内陆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工厂,就算设有办事处,但工程业绩也不尽人意。面对外省广阔的市场,上海钢结构企业尽管垂涎三尺,却又望而却步,就是因为受物流限制。上海钢结构企业有时承建外省大型钢结构工程时,请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负责加工好的钢构件的运输部分,其费用是一笔不少和开支,而且部分跨省型的物流公司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做活不够精细,跨省跨地区又多数存在转包,这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上海钢结构企业如自家组织运输物流工作,繁重而没有效率,则成本更高,压力更大,更会因为背上沉重的运费包袱,将利润拉低甚至亏损。
物流通,则销路通;物流不通,则销路受阻,物流可以比喻成人的血脉,货物流通之根本。外省客户在上海地区挑选钢结构企业时,不但关心企业的实力、过往工程的质量、也很在意造价的高低,而上海钢结构企业承担的过高的物流费用无疑会增加钢结构工程建设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