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中心
双重利好驱使上海钢结构行业迈入黄金时代 近几年,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驱使下,上海钢结构产业以更稳健的步伐万入黄金时代。在黄浦江畔的城市天际线迭代中,钢结构正以钢铁的坚韧与科技的灵动,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从越江大桥的 “窗花” 型钢构到奉贤地标级工厂的万吨钢梁,从绿色建筑的低碳实践到数字施工的精准赋能更使上海钢结构行业更科学更高端。从浦江之畔的桥梁工程到遍布全城的产业园区,钢结构不仅是建筑的骨架,更是上海城市韧性与创新活力的象征。在政策护航、市场驱动、技术赋能的多重合力下,上海钢结构行业正以更绿色的理念、更智能的技术、更完善的产业链,浇筑城市发展的钢筋铁骨,书写 钢构上海未来 的时代篇章。
人才与技术双轮驱动行业提质。硕士人才需求占比达 2.284%,结构工程师、材料研发工程师等高端岗位成为热招方向,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纷纷加码技术创新,BIM 逆向建模、神经网络智能预警等数字技术与钢结构深度融合,BRF 型夹芯板等新型材料提升建筑节能效率,推动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品质升级” 转型。尽管行业仍面临集中度待提升的挑战,但头部企业引领的技术战正逐步替代低价竞争,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政策红利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响应 “双碳” 战略与装配式建筑推广要求,上海钢结构凭借 90% 的材料回收率、40% 的碳排放削减优势,成为绿色建筑的优选方案。装配式施工带来的低扬尘、低噪音优势,让工地与城市生活和谐共生,完美契合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在政策指引下,行业聚焦高效、环保、可持续,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市场活力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2025 年上海钢结构市场需求同比增长 3%,7836 个招聘职位覆盖设计、施工、研发等全链条,浦东新区作为核心聚集区,承载 15.7% 的产业布局。上海建工、中国核建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力,从 20 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到近千亿新签合同落地,彰显产业雄厚实力;嘉松公路越江大桥采用的 “智能提升 - 精准合龙” 技术,实现百米高空构件毫米级调控,刷新行业技术高度。从数据中心建设到重大交通工程,钢结构以高强度、大跨度、快施工的优势,适配上海城市更新的多元需求。




